中国的移民行业比6月的天气变化还快,看似汹涌澎拜的潮流在一夕之间即转为平静。甚至比平静还寂寥,有一种压抑中窒闷的气息。形象而论,5月的移民行业仿佛漏斗一般,对移民行业而言,作为其间最瘦细的腰身,要么被上游的产业压垮,要么被下游的产业喷薄而出。
就像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一样,压垮移民行业最重要的稻草就是政策性因素。很不幸,这种担忧伴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及美国等接踵而至的不利消息终于还是到来。这其中,最为致命性的打击则是加拿大魁北克投资移民的限额政策及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的退案政策。提案一经公布,引起业内哗然。业内某知名专家在与笔者沟通时不无惆怅的埋怨说:加拿大政府此举忒不厚道,完全属于过河拆桥、背信弃义式的行径。虽然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退案的政策目前为止仅仅只是一个提案,国会尚未审批。目前,国内以和中移民、景鸿移民,亨瑞移民、加世通达等为代表的机构正积极组织申请人与加国政府机构理论,甚至有消息说已经组织律师团准备起诉相关机构,但,如此大的动作在发出之前,想必加国的相关机构也不是没有准备。业内普遍的看法是,退案基成定局,从实际意义来说不容推翻,毕竟最终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作为中国移民行业最核心的、对于部分移民中介机构也许是全部的业务来说,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调整,不仅击碎了移民行业赖以为生的方式,更击碎了曾经一度认为和宣传的加拿大移民是最稳妥的移民项目的看法,这除了对加拿大移民政策自身的影响深远之外,移民中介机构也不得不为本次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全球退案政策吞下苦果。
与美国、澳大利亚申请之前的风险提示不同,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本次的政策调整追溯到2008年以前的申请,直接影响到全球30万左右的申请人。这种做法,在全球所有的移民国家政策调整中极为罕见,涉及的人数颇为壮观,构成的影响也十分恶劣。对于有移民政策的国家来说开创了很不好的先例,从现实的影响来看,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30万申请人中约有20万为中国申请人,其中25%约为DIY申请,75%为通过中介机构的申请,以2008年以前中介机构收取服务费用1万人民币为参考,中国的中介机构将因为本次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政策退还出申请人约15亿人民币的服务费用,按照中国实际运营的移民中介机构500家来计算,平均每家要退还300万人民币的服务费,某些老牌的、大型的移民中介机构甚至需要退还出几千万的服务费。因此,仅此一项,相当多的移民中介机构可能因此而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破产退出。
移民输入国政策层面上大幅收缩,中介机构资金层面上空前紧缺,中国申请人移民的意愿却呈现蓬勃向上的势头一直未见减少,甚至蓄势待发近乎喷涌而出。这种移民意愿的强烈程度与近期持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紧密相关,也与环境污染问题、财产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医患关系问题等密不可分。从移民原因上分析,首当其冲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子女教育问题,当然也与重庆事件和即将召开的十八大问题有千丝万缕般关系。与之相对应,2012年以来,除政策性因素的调整之外,从客户层面释放出移民紧迫性需求明显增多,要求快捷办理海外身份比原要求稳定获取海外身份的人比例大幅攀升。
一边是紧缩性政策,一边是喷涌的移民意愿,位于漏斗中间的移民中介机构普遍面临着资金和项目上的双重压力。资金问题,不是最核心问题,自移民潮起就有很多的投资机构捧着大把的资金要投资进来,如此时间节点双方正好一拍即合;摆在移民中介老板们面前最紧迫的问题还是项目问题。从整个行业现阶段的市场来看,欧洲移民以塞浦路斯、拉脱维亚、斯洛伐克、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项目显然是当下的热点,这是市场无奈的选择;部分以多米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韩国、日本、比少几内亚等曾经非常冷门的项目也有走热的趋势。从长远来看,这些国家移民政策的不稳定和地域面积上的相对较少不足以持续的运营。如此来看,新项目的开发甚或是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