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留学的几年,倒是真让我学会了一门手艺:炒菜。因为我一直在打厨房杂工,杂工打得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炒菜。但每回当我跟父亲得意地汇报的时候,总是会招来父亲几近“愤慨”的指责:“叫你好好去读书,你还去打这种工?那些钱我不稀罕!”
好一阵郁闷:我又没偷没抢,自食其力 , 怎么就成了一个问题呢?厨房杂工怎么了,就见不得光了吗?
父亲的愤慨指责自有他十足的理由,因为我这个不孝子违背了我们的祖宗 “君子远庖厨”!的遗训,丢了他的面子。厨师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自古就是“下九流”的行当,以前人们称厨师叫“火夫”、“厨子”、“橱役”,这些称谓,一个个字都透着对“厨师”这个“贱役”从灵到肉的鄙视。
直到今天在中国,如果叫一个年青人在一份办公室文员和厨师之间做出职业抉择的话,即便办公室文员的薪水相比厨师要低上少许,相信年青人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办公室文员这种“斯文”的工作。坐空调房,穿西装、戴领带,出入有专车接送,这便是大部分中国人认同的体面工作了。中国人对于职业的这种认识,完全源于我们文化当中“士农工商”,“上、下九流 ”根深蒂固的传统,以及源远流长的“面子”文化。
–在澳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厨师们只能羡慕的境界。因为在这个国家,他们没有五千年的历史,澳洲人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评定,是完全建筑于职业所带来成果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性评价。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作自我介绍,我告诉我的同学们,我正在做 Part-time 的厨房杂工 , 班里的同学们大多流露出赞叹的神情,唯有一个中国的学生条件反射地发出一丝冷笑。课后,还有几个好事的澳洲同学兴致勃勃地跑来向我请教煮菜,就在那一次,我才发现对于厨师,澳洲人跟我们中国人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认识。
据了解,在澳洲 , 如果你拥有澳洲政府所认可的厨师技能认证,你是可以跟其他像“会计”等专业人士一样申请技术移民的。由此可见,出色的厨师在澳洲是如何的吃香啊!
中国的父母一直用心地“呵护”着孩子,从来不希望自己孩子出去打工,因为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讲,如果孩子出去打工,那就说明父母没本事,没有钱和能力养好自己的孩子。这传出去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在澳洲,父母常常鼓励孩子出去打工,自给自足 , 因为他们相信打工可以帮助孩子们成长。这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只要打工最后的结果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好了。
父亲不稀罕我打厨房杂工所赚来的钱,因为他觉得我做的是贱役,在国外丢人。而我却很在乎这个钱,因为这是我劳动所得,是我不偷不抢、堂堂正正得到的工钱,说给别人听,我不觉得丢人,我反而觉得长脸。我一直相信一句话,“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用打工来先让自己在经济上独立,而后人格独立,这就是在给自己挣“面子”。
中国人太重“面子”了,所以就会在我们传统文化的故纸堆里,绕来绕去,最后告诉你“厨师是贱役”,不能做;澳洲人却只用职业的社会功效,来评定它的社会地位,或许给人感觉他们是很功利的,但是他们这样不正是在自己挣面子吗?不正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走着生活吗?而我们呢,在“君子远庖厨”这个“面子”的衡量标准旁,前后左右地绕着,绕到最后也许只是得出一个跟大清朝一样最后覆灭的“天朝上国”!哎 -- ,背负“面子”这个大包袱,想要在中国真正有“工作无分贵贱”,那还真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