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6月28日响起的鸦片战争隆隆舰炮声,轰开了大清帝国关闭了两百多年的大门,迫使清朝政府向十一国列强支付六亿六千九百万两白银,给中华民族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但同时,这隆隆舰炮声,也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中华儿女,敲开了东南沿海口岸与外国商人通商的大门,开启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流动和交往。
近代中国人的留学移民史,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开始谱写新的一页。1847年1月4日,年仅19岁的容闳在广州黄埔港登上去美国的轮船,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位留学生的艰难岁月。在这之前,他一直在洋人开的教会学堂读书,因为他家没钱供他在私孰学堂或清朝官办学堂念书。
中国封建统治的终结者孙中山,是在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庚子赔款部分资金资助下,东渡日本开始了留学生涯,并辗转到了美国。在国外,他目睹了中西方在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间的巨大差异,认识到唯有急起直追、厉行改革,中国才能有出路。并急呼:“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中国人首次进入澳大利亚是在19世纪中期,伴随着维多利亚州出现的淘金热。大英帝国从1778年向悉尼港送出第一艘移民船至1850年的70多年间,一直是对澳大利亚入不敷出,也就是说一直在做亏本的买卖。但是,1851年在维多利亚州西部的阿拉瑞特(Ballarat)发现黄金后,又给大英帝国带来了巨额财富。
伴随着淘金热的出现,产生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而鸦片战争,又打开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取廉价劳动力的大门。1851年开始,就有欧洲人在广州、厦门等口岸招募赴澳大利亚淘金的劳工。1852年开始,在维多利亚州西部的金矿区,零星出现了华人淘金者。但华人淘金者的大规模出现,是在1855年至1870年间,高峰期估计有1万人左右。
这些来自于战败国的华人劳工,当然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他们出国前都签了卖身契,在淘金地还要向当地政府交额外的人头税。在西方媒体的描述中,他们是:扎着小辫子,穿着长马褂,几人一族的封闭团体。淘金热结束后,他们还不能成为澳大利亚公民。因此,这批华人淘金者最终大多离开澳大利亚,漂向东南亚各国。
这批淘金者,不能真正称为澳大利亚的华人移民,更谈不上留学了。
真正意义上的澳大利亚华人留学生和移民,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这有两方面的原因。澳大利亚从建国之初至上世纪70年代前,均实行“白人”政策,即仅仅接收来自于欧美国家的移民。但两百多年过去了,人口增长缓慢,国家缺乏竞争力。因此,政府在上世纪初修改移民政策,允许接收来自亚洲的移民,同时,也逐渐开始接收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和移民。另一方面,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一度关闭的国门再次被打开了,学子们不仅能通过高考进入国内大学,还能通过考TOEFL和GRE实现出国梦想。
始于上世纪80年,持续至今的中国人留学移民澳大利亚热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上世纪80年代的语言生,90年代的硕博士,本世纪的自费生。
(1)上世纪80年代的语言生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能力和知识水平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人不可能自筹资金出国,多以考TOEFL和GRE 的方式,取得好成绩后去了美国或加拿大。所以,其中佼佼者很少来澳大利亚留学。
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澳大利亚政府开办了大量语言学校,期望中国留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关后,能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程。这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中国人涌入澳大利亚语言学校。这批语言生,以广东、福建和上海人居多,因为他们地处东南沿海地带,较早具有出国意识。
这些语言生在澳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英语水平,学费和生活费。由于这其中的大多数人来澳大利亚前在国内连大学都没有上过,英语基础很薄弱,有的连26个英语字母都读不全,根本就不可能在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期内达到进入大学读专业课程的水平;他们在一年的学习期内,要支付学费人民币6万元,需生活费4万元人民币。而当时,中国国内的年平均工资不足人民币4000元,根本无力通过国内亲友给他们解决这些开销。为了筹够这每年近10万元人民币的费用,他们必须用相当多的时间去打工挣钱。按当时在澳大利亚打零工每小时人民币70元人民币计算,他们必须平均每周工作近30小时才能在一年内挣到人民币10万元。
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英语学习期结束后,这些语言生中的大部分,并没有象澳大利亚人期望的那样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程,而是进入了打黑工的行列,即没有持有效签证的地下打工者。
但幸运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在1994年出台一项特殊政策:1993年3月24日前进入澳大利亚的持中国护照公民,全部给予永久居民身份。这一重大利好,使这批语言生在经过多年的磨难后,都如愿以偿成为了澳大利亚公民。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历史上仅有两次特赦外国移民,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特赦了越南战争后涌入的越南难民,再一次就是上述对中国学生的特赦。
这些语言生,即使在获得了永居身份后,也大多没有继续进入大学完成专业学习,而是开始从事小本生意或继续打工生涯,但他们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最终大多获得了与自身条件一致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稳定身份和生活后,他们大多把出国前在国内的配偶接来澳大利亚,或回国娶伴侣带过来。因此,这批语言生以及他们带来的亲友,大幅扩充了澳大利亚的中国侨民队伍。
(2)上世纪90年代的硕士博士生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开阔科技人员的眼界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国内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大量向欧、美、澳洲等西方发达国家派遣持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访问学者,期限大多一年或半年。这些访问学者在国外期间,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同时,也在寻找结束访问学者身份后,留在国外继续深造,即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机会。为了达此目的,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博得国外导师的好感、取得科研成绩、考得好的托福或雅思分数。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最终成功的在国外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始,由于诸多原因,国内出现了第一次出国留学热,并且出现了自费留学的苗头。不过,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完全的自费留学并不居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当时大多数能够出国留学人士,其自身或家庭经济背景,均无力全额支付在国外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一时期来澳就读硕士学位以上的留学生,其方式大多为:1)在国内时独自与澳洲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导师联系,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澳后,再想办法申请读更高学位的机会。2)在国内时已经取得了科研成果,并且雅思成绩各项在6.5分以上,直接在国内申请澳洲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奖学金后,才来澳洲就读。
在这第一波留学热中来澳的学生,他们学成后大多没有回国,而是选择了申请澳洲永久居留权,并最终加入澳洲国籍。这可能归于两方面原因,其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愿意回去,其二,澳洲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制订了吸引高学历毕业生的移民政策,即技术移民,并将该政策执行至今。技术移民也叫“打分移民”。该政策对申请人在学历、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年龄、英语能力等方面进行“打分”,并设立统一的通过分数线,只要总分过该分数线,即能取得永久居留权。而依据这一打分标准,这些中国留学生在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基本都能达到取得永久居留权的技术移民分数线。
国内目前正在热议知识精英流失。笔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出国未归的这批留学生,应该算是严重知识精英流失。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国的留学生,他们大多是国内恢复高考制度后的77—86级毕业生,是文革十几年所积累的高中生,是在国内最需要他们去填补“人才断层”时远走他国。
这一时期也出现来自国内的商业移民,但人数很少。
(3)本世纪的自费生阶段
本世纪初开始,进入澳州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以自费生居绝对多数。其根本原因,是国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新富有阶层开始出现,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能全额支付其子女在澳州留学学费和生活费的家庭开始出现并增多。
在这一时期,家长选择送孩子来澳洲就读,主要基于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澳洲是移民国家,在澳洲毕业后,能够获得永久居留身份;二是澳洲属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比中国先进,有英语的语言优势,学成后可能将成为国际型人才;三是国内一些富裕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通过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学到它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便将来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四是国内高考竞争激烈,有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期望他们通过在国外镀金,获得一张洋文凭,提升在国内的就业竞争力。
这一时期的自费留学生,主要以三种方式来澳洲就读,即高中生,预科生,硕士博士生。
来澳洲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在进入澳洲前,一般在国内已经是初中毕业,或已经读完高中一年级。他们进入澳洲后,一般要先在语言学校进行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然后才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学习第十一和十二年级的课程。如果在这两年内修完十门高中毕业要求课程并成绩合格,就能参加各州举行的大学入学统一考试,并在其后依据统考和平时成绩被大学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以高中身份进入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最终取得理想结果的极少。这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澳洲本地生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如果把他们放入同一层次去竞争,其结果当然是中国留学生败下阵来。
中国的高中毕业生一般不能直接进入大学读本科学位,而是要先进入各大学为海外学生特设的预科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一年中,一方面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另一方面是学习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课程。这是因为,澳洲的高中阶段,就有讲授大学的低级别课程,学生依据自己的未来专业兴趣,去选择相关科目,而这一点,国内的高中阶段教学是没有的。这些学生在完成预科阶段的学习后,还要根据其成绩再次选择大学,因为各大学所接受的预科成绩不一样。
在澳洲读硕士研究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课程研究生,学生只要在一年内修完要求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就能拿到硕士毕业和学位证书。另一种是学术类研究生, 学生不要求上任何学位课程,而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学制一般两年。其学位论文通过非面对面评审,即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随着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的大幅增加,澳洲政府也在本世纪初开始实施更为吸引在澳海外留学生的移民计划,即向在澳海外毕业生签发临时工作签证。该项政策规定,凡是在澳取得专业毕业证书的外国人,如果其所学专业为澳洲所需,在毕业后,均给予18个月的临时工作签证,并在该签证的有效期内完成移民申请的所有程序。在2010年1月份前,会计,工程师,护士,经理人,很多技术工人专业等等均包含在“澳洲所需专业”中。所以,本世纪开始以来在澳洲就读并取得专业毕业证书的中国留学生,也是很少回国内的。
本世纪初至今移居澳洲中国人的另一特点是商业移民的大幅增加,这也与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密不可分。来澳洲的中国商业移民主要有两种,即生意移民和投资移民。生意移民是指申请人在国内时已经有至少五年以上经商经历,其经商过程有良好的财务记录,至少有200万以上的人民币资产可供转入澳洲。如果生意移民申请获得成功,会得到四年的临时签证,以便申请人利用这四年时间在澳洲建立和运营生意。如果申请人在澳洲运营的生意符合移民局的要求,并且英语考试也大移民局要求,就能获得永久居留签证了。
投资移民是指申请人在国内至少有5年以上经商或投资经历,有最近连续三年的记录显示申请人至少有人民币700万以上的资产。如果申请成功,申请人在进入澳洲前至少要购买500万以上的澳洲政府债券,并且持有四年不能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