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竞争太激烈了,我现在也有点迷茫,应该留在澳洲,还是继续在国内找工作呢?”
半年前,澳洲留学回来的马晓青,辞掉墨尔本的会计工作,踌躇满志地回到杭州。可她在网上投了一圈简历,全都石沉大海;在一家公司实习了几个月后,发现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
于是,回到家乡还没几个月,马晓青已经对现实有了新的领悟,又飞回澳洲去了。
“我发现我太理想主义了。”她说,“在国内找到喜欢的工作,比澳洲更难。”
留学生
努力求得认同
1989年出生的马晓青家境不错。家里经营着纺织企业,从小成长环境优越,小姑娘自己也生得眉清目秀,个性开朗。2006年,初中刚毕业的马晓青就被家人送去澳洲念书了,三年后顺利考进墨尔本大学主修金融和会计。
像很多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子女一样,马晓青的这一条出国留学之路走得可谓顺风顺水,所学的专业也是实用又“吃香”。
“会计在澳洲是个稀缺职业,而且这个专业移民可以加分,所以好多留学生都会选择这个专业,毕业后找个工作,就可以移民澳洲了。”马晓青说。
不过,在外国的留学生,就好像在国内大城市的“外来务工者子弟”,没有当地“户口”,英语又不是母语,并且在整个社会崇尚独立的氛围下,留学生即便在国内是富二代,到了国外也要入乡随俗,自力更生。
“刚开始,留学生肯定要从事一些低端的工作。”马晓青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常去餐厅做服务员。”
端盘子、刷碗基本是留学生的必修课。有的家庭条件略差的男孩子,打工分外努力,甚至吃睡都在厨房里,一个暑假不出餐厅大门,狂赚学费、生活费。
“留学生要比当地人更努力更勤奋,才能得到认同。”马晓青说,“否则会被人看不起。”
在澳洲打工
天天坐办公室太无聊
2012年,马晓青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开始在网上找工作。
“我是通过澳洲的一个找工作的网站,叫做career one找到工作的。先是把简历在网上投给会计公司,然后它会通知你面试。”
马晓青很幸运,很快被一家小型会计事务所录取,“老板是马来西亚人,我们是个很小的公司,连老板一共才6个人。”
澳洲这样的小型事务所很多。不过在澳洲上班,待遇薪酬都比国内优越,“每周上五天班,每天8个小时,从来不会加班。工作环境也不错,因为人少,所以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午饭每天都是老板下厨给我们做的。而且每年有4周的带薪休假。薪酬的话,刚开始是税前4到5万澳币不等,总体来说待遇还是不错的。”
在澳洲从事会计专业,前景也比较光明。“通常工作三年,考出国际注册会计师证(CPA),然后就可以自己开会计事务所,或者跳槽去公司做会计,工作量就会少很多,比较安逸。”
然而,马晓青却不满足于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念书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喜欢会计,但真的做了会计工作之后发现其实不是。这个行业比较枯燥,天天坐办公室。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喜欢可以到处跑的工作,所以我做了一年后就辞职了。”
没有熟识的朋友圈,遭遇隐性歧视,生活工作太过枯燥,所有这些原因让马晓青产生了回国打拼的念头。
“看到中国发展那么迅速,总觉得有点不甘心,想回来经历一下。”马晓青说,“毕竟父母和朋友都在国内,而且又很热闹。”
回国求职
被打击的理想主义
像马晓青这样的富二代留学生,回国之后,至少有家族企业可以“垫背”。不过,相当一部分留学生不愿意继承家业。
“我父母也不想让我干。”马晓青说,“他们说在国内做生意太累了,女孩子不合适。我父母对我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我喜欢就行。我对工作薪水也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养活自己。”
有足够的经济后盾,让这一群留学生们可以追求理想。于是马晓青像在澳洲求职一样,首先在智联网上广撒简历。但是让她丧气的是,几个月下来居然没有收到一个回音。
“可能是因为我投的都不是专业对口的职位,用人单位都需要工作经验。”马晓青说,“但我又不想再做会计,想尝试更有趣的工作,例如Zara的店长助理呀,媒体记者呀……”
不过当她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那个行当也不是她想象的那么有趣,至少作为实习生的时候,做的大多是跑腿的工作。
“回国以后我发现,在国内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难度比澳洲大很多,因为国内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我的英语也不算什么优势,国内英语好的一抓一大把。”
工作强度也让她感到不适应,“我还是喜欢和家人在一起,不希望工作占用太多私人时间。”
然而她发现,“有趣”与“规律”永远是个矛盾。会计工作朝九晚五,极其枯燥;而可以到处跑的工作则极其不规律,“在国内的工作节奏太快了,加班是家常便饭,我发现女孩子都没有时间去约会。”
最后,马晓青又飞回了澳洲。
“我有点迷茫,主要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马晓青说。
看到有许多海归回国创业,马晓青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在对社会现状不了解,自己也没有经验和资本的时候,回来创业的,只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回国以后我发现,在国内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难度比澳洲大很多,因为国内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我的英语也不算什么优势,国内英语好的一抓一大把。